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共有约2900万项 IT 工作负载,其中在云端完成的仅占2%。到2016年,全球的 IT 工作负载增加到了1.6 亿项,而承载在云上的 IT 负载已经占到了25%以上。从基础设施到行业应用,整个IT产业都在被云计算重构,现如今,拥抱云计算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据《2017上半年通信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云计算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同比增长30%。虽然云市场颇具规模,但是竞争也异常激烈,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以及各类创业厂商等十几家厂商混战角逐。而在各类榜单、报告中,阿里云、腾讯云、UCloud一直都霸占着企业级云计算服务领域三强的地位,UCloud也是其中唯一一家创业类型的云计算厂商。
UCloud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领先的中立云计算服务商。UCloud自主研发并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企业必需的基础IT架构服务,深入了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企业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从公有云、私有云、到混合云等多种模式的IT架构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UCloud已在全球部署21大数据中心,超过500个CDN节点数,7条跨地区专线,为全球近5万余家游戏、电商、金融、医疗、教育、音频等多个领域企业级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间接服务用户数量超10亿,部署在UCloud平台上的客户业务总产值达逾千亿人民币。今年3月,UCloud完成D轮9.6亿元人民币融资。
左阿里,右腾讯,UCloud如何破局
虽然UCloud和阿里云、腾讯云在云计算市场有着不错的成绩,但是UCloud与阿里云、腾讯云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阿里云、腾讯云都有着自己的主体业务,而UCloud只专注于云计算,始终保持中立性。
另外,阿里云、腾讯云客户众多,客户的需求五花八门,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把一个个客户都服务好,满足客户们多元的需求。小而灵活的UCloud恰好抓住这个机会,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虽然差异化和中立性是UCloud与阿里云、腾讯云竞争的法宝,但与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相比,UCloud缺乏大的品牌背书,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品牌就吸引到很多的客户,而线上推广投入,UCloud也远远竞争不过这些巨头。因此UCloud在获客上需要与阿里云、腾讯云不同的策略。
云客主动出击,直达客户
UCloud也针对这一现状,做出策略性的调整,通过多方对比,UCloud选择云客来帮助其进行主动获客。
云客专注于B2B销售领域,依托互联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发现潜在客户线索,并采用人+平台的电话销外包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输出销售机会。
云客通过数据挖掘、筛选、清洗、补全建立一个千万级的实时动态线索数据库,根据UCloud给出的目标客户描述,云客销售管理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符合客户画像的潜在客户线索。并通过经过考核达到UCloud认可的电销座席,为其完成意向客户挖掘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云客不仅帮助UCloud迅速触及了大量意向客户,还对这些客户的意向程度进行划分,便于UCloud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信云客成熟完善的电销服务模式能为UCloud开启一种全新的获客方式,在云计算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大步前进。